热门文档
- 2024-06-03 21:30:30 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暨共同缔造美好家园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材料【智品文库】
- 2024-06-02 21:10:20 2023.11.03本报记者宋维东:北大荒集团: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智品文库】
- 2024-06-03 22:27:23 2021党支部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智品文库】
- 2024-06-01 10:36:21 (2024版)“金钥匙”系列№13(109篇)赵一德公开发表的讲话文章【智品文库】
- 2024-05-27 07:28:45 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计划(集团公司)【智品文库】
- 2024-04-06 19:22:49 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以项目建设新成效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智品文库】
- 2024-04-07 23:14:17 (会后)市委常委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报告【智品文库】
- 2024-04-22 14:27:23 在区政府办公室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上的专题党课发言【智品文库】
- 2024-04-05 22:17:33 牢记党的宗旨忠心耿耿为民:党内主题教育党课讲稿【智品文库】
- 2024-04-05 21:14:11 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主题党课讲稿【智品文库】
- 2024-04-06 19:29:35 市政协关于“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智品文库】
- 2024-04-05 22:17:33 建党100周年专题党课【智品文库】

1、本文档共计 2 页,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2、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4、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这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新时代法治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我谈几点学习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法治创新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法治是新型生产关系得以确立和运行的重要保障。法治创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质生产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就必须要求法治创新,法治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新型生产关系对新质生产力既可起积极作用也可起阻碍作用,这就必须要求进行法治变革,法治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法治改革的号角,我们要勇于探索实践,以法治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以法治创新助力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而成,科技创新是其核心要素。科技创新需要同法律制度创新一体推进,无论是激发创新活力,还是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转化,都需要法治保障。要深入谋划促进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重大实验室发展等方面的立法,有效催生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前瞻性立法,促进和规范新技术开发应用。加强数字经济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数据开发及其交易、确权、共享的制度规则。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丰富保护的权利类型,完善与技术创新保护相适应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以法治创新助力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成果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产业驱动的先进生产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需要注入法治新动力。着力增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法治驱动力,研究制定保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法律法规,推动传统产业“焕新蝶变”,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着力增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法治支撑力,建立快速立法响应机制,及时形成符合新兴产业特点的制度安排,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等新型监管措施。着力增强有序布局未来产业的法治牵引力,加强未来产业发展前瞻性立法谋划,有效参与新兴领域国际技术标准和治理规则制定。筑牢保障产业绿色发展的法治防线,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促进发展方式创新。以法治创新助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发展的堵点卡点。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相伴而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做到先立后破,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改革,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作用。深化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法律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共同培育和驱动作用。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律法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动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及时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深化教育、人才体制改革,及时修订制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型人才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的工作机制。加快对科技评价、奖励制度的改革,建立适应新时期人才发展要求的治理体系,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和通行规则的对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
-
-
-
-
0 分